您的位置:首页 >书香校园>好书推荐>详细内容

好书推荐

千年《孝经》赓续中华文化血脉 ——孝道文化的当代解读与传承

来源: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5-06-27 11:01:02 浏览次数: 【字体:

千年《孝经》赓续中华文化血脉

——孝道文化的当代解读与传承


图书馆馆长  莫亚之

 

《孝经》作为十三经之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两千年来一直是广大学习者的必读书籍,其文字浅显易懂,容易了解,因此广为流传,使孝道思想普遍深入民间。自成文后,古代社会对其推崇延绵不绝。汉代大儒郑玄曾为《今文孝经》作注、孔安国为《古文孝经》作传,唐玄宗李隆基召集学者整理历代注本,亲自作序并注解,宋代大儒邢昺在唐玄宗注本的基础上作《孝经注疏》,值得一提的是,有记载称,少数民族统治者清代顺治帝曾为《孝经》作注并撰序,足见《孝经》的历史地位。 

一、孝道经典:跨越千年的伦理基石

《孝经》全文仅一千八百余字,却以精炼的语言构建了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框架。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它从家庭伦理延展至治国理念,将“孝”定义为贯通天、地、人的永恒法则。书中通过孔子与曾子的对话,分层阐释不同角色的孝道实践:天子之孝:“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强调以孝治国的政治智慧;庶人之孝:“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聚焦普通人的日常践行;个体进阶:“立身行道,扬名后世”,赋予孝道超越血缘的生命价值。

这种“由家及国”的逻辑,恰如大树的根系滋养枝叶,既扎根于家庭亲情,又支撑起社会伦理的繁茂。书中“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的论断,更将孝道与法律相联结,形成独特的伦理-社会复合体系。

二、思想内核:三大支柱撑起的伦理大厦

《孝经》的智慧,在于用三个维度构建起孝道的完整体系。

本源之孝:天地法则的具象化。“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开篇即点明孝道的哲学根基。古人观察四季更迭、江河奔流,将孝道类比为自然规律:不可违逆性:如同日月运行不可逆转,孝道是人伦的必然选择;普遍适用性:从天子到庶民,皆需遵循孝道,如树木无论高低皆需吸收阳光。这种类比让抽象伦理变得可感。例如“啮指痛心”故事,曾子在山中砍柴时因母亲咬指而心痛归家,正体现了血缘亲情与天地感应的奇妙共鸣(感应之说目前并无定论,还需要批判看待)。

实践之孝:从家庭到社会的阶梯。《孝经》提出“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进阶路径,如同建造房屋的阶梯:基础层是物质供养与情感关怀,如“冬温夏凊”(冬季暖被、夏日扇凉);拓展层是将孝心转化为社会责任,如汉代孝子黄香因孝行被举荐为官;升华层是通过个人成就彰显父母教诲,如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完成父亲遗志。

这种设计既强调基础性,又赋予孝道向上生长的空间。现代高职学生践行孝道,既可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也能在专业技能中传承父母期望。

辩证之孝:敬而不愚的智慧。《孝经》并非鼓吹绝对服从。“谏诤章”明确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这要求子女在尊重中保有理性判断。作为历史镜鉴,包拯为尽孝辞官侍母十年,复出后成为一代清官,体现孝与忠的平衡;作为现代启示,当父母沉迷保健品消费时,子女需以“几谏”(委婉劝告)替代盲从。这种智慧对高职学生尤为重要——在尊重长辈的同时,需用专业知识帮助家庭规避风险,如识别网络诈骗、普及健康知识。

三、古今对话:孝道智慧的现代转化

面对老龄化、代际隔阂等挑战,《孝经》的现代诠释呈现新维度。

从“养儿防老”到“双向关怀”。古代“父母在,不远游”的训诫,在现代转化为“远游不忘亲”的实践,通过技术赋能,视频通话、智能手环等工具,让异地赡养成为可能;通过情感重构,如纪录片《四个春天》记录子女用影像延续父母记忆,呼应《孝经》“祭则致其严”的精神。

从家庭伦理到职业素养。《孝经》“移孝作忠”思想可转化为职场美德,如幼教工作者以“老吾老”之心呵护幼儿,形成代际关怀的良性循环。

在生命长河中寻找孝的坐标。《孝经》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标注了伦理传承的航标。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理解孝道不仅是学习传统文化,更是构建人生坐标的过程:当青年技工用第一份工资为父母购买体检套餐时,当幼师引导学生制作母亲节贺卡时,古老的孝道正在新时代生根发芽。

四、结语

《孝经》,不仅是守护典籍,更是为年轻一代提供一把打开生命意义的钥匙——这把钥匙,既能解开传统伦理的密码,也能开启现代人生的无限可能。学校图书馆藏有相关《孝经》纸质图书20余种,另超星汇雅有相关《孝经》电子图书10多种,欢迎读者们到馆借阅纸质图书或查阅相关电子图书!

 

附:学校图书馆《孝经》相关纸质图书部分馆藏列表

序号

图书题名

索书号

内容提要

馆藏地点

1

孝经:插图版

B823.1/65

本书除了收录《孝经》之外,还附加了《二十四孝》的图片及文字,并且在阐释《孝经》的过程中精选了《百孝故事》作为例证。

社科书库

2

孝经新解:全译本

B823.1 /82

本书对《孝经》进行了详尽的诠释和解读,分为原典、注释、译文、解析、故事链接五大板块,旨在让古代经典著作与现代社会生活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古代的孝道智慧对现实的言行给予切实的指导。

社科书库

3

孝经今注今译

 

B823.1/31

本书《孝经》正文采用《十三经注疏》今文十八章本,同时参照敦煌本、足利本和草庐本等版本进行校勘。注释主要依据孔安国“传”、郑玄“注”等人研究成果,反复比较,择善而从。每章之后附有“评论”。

社科书库

4

孝经

 

B823.1/85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明义章、天子章、诸侯章、士章、庶人章、三才章、孝治章、圣治章等。

社科书库

5

孝经

 

 B823.1/66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社科书库

6

记·孝经译注

 

K892.9/3

本书对《礼记》和《孝经》进行译注。《礼记》是对《礼》进行注释的文章汇编,主要记载和解释先秦的礼制、礼仪,涉及祭祀、文艺、历法、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孝经》主要阐述了孝道的重要内涵,对“尊老,敬老,养老,送老”的孝行作出规范,以指导世人。

社科书库

7

孝经诠解

B823.1/47

本书对孝经进行了诠解,包括注释、二十四孝图、劝孝歌三部分。

社科书库

8

孝经

 

B823.1/32

本书共分18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君主,下至平民百姓,分成五个层级,而就各阶层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社科书库

9

礼记・孝经译注

 

K892.9/4

《礼记》是对《礼》进行注释的文章汇编,主要记载和解释先秦的礼制、礼仪,涉及祭祀、文艺、历法、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孝经》主要阐述了孝道的重要内涵,对“尊老,敬老,养老,送老”的孝行作出规范,以指导世人。

社科书库

10

孝经全书解读

B222.22/3

本书分为2个部分,每篇文章设有原文、译文、解读、活学活用等板块,对《孝经》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

春贵书库

11

大爱:《孝经》的密码

B223.1/22

本书由18章孔门“孝”谈录,22篇大爱诗文构成,时尚解经与美文品读融合,重新发现中华孝道的信仰力量和大爱温情。

春贵书库

12

白话四库全书/经部/礼记/孝经

Z121.5/5

收录《孝经》原文及注释

自科(一)库

13

人物志·孝经

B823.1/26

本书收录两部国学经典著作。《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也是—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孝经》是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指出孝是诸德之本。

社科书库


终审:gxxdtsg001
【打印正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