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好书推荐”栏目 2025年第一期主题书单
书香浸润人生,阅读滋养心灵。为读者推荐各学科领域的好书,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在每一期好书推荐栏目中,我们将邀请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为广大师生推荐一本好书,以及其他老师们为大家推荐的优质读物,欢迎大家到馆借阅。
妇女节重读经典,触摸女性精神的灯塔
真正的自由,始于冲破枷锁的笔尖与思想
书记推书:《战争中没有女性》
v 馆藏地址:智慧校园-超星汇雅电子书
v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有超过一百万女性参战。她们是15-30岁的年轻女孩,却担任起被视为“男人的岗位”的职责,她们是医生、狙击手、坦克手步兵、冲锋枪手……本书是一本二战时苏联女兵和女性医护人员等的回忆录。她们眼里的战争,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视角,也是从未有过的冲击和震撼。阿列克谢耶维奇历经几十年,辗转在前苏联的辽阔大地上,亲访上千事件一线经历者,查阅各方文件资料,耗费心血整理而成的苏联口述史系列——这是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v 作者简介: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后举家迁往白俄罗斯,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系。白俄罗斯记者、散文家。20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当代世界文坛极富影响力的俄语写作女作家。
v 推荐理由:
阿富汗战争苏方青年战士的血泪回忆录——一代苏联青年的战争。“帝国坟场”阿富汗,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后士兵们的惨剧与悲剧,是否还会重演?
三个苏联的历史片段,三种个人视角:二战中的苏联女兵;入侵阿富汗的苏军;卫国战争时期失去父母和童年的儿童——他们自己的“战争故事”和他们眼中的“历史”。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家重磅作品,重量级译者,《战争中没有女性》《锌皮娃娃兵》《后的见证者:101位在战争中失去童年的孩子》完整翻译!
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人自己讲述的个人血泪悲欢故事。
作者作品被译成35种语言,全球畅销300 万。
校长推书:《萧红全集 呼兰河传》
v 馆藏地址:智慧校园-超星汇雅电子书
v 内容简介:
本书《呼兰河传》是萧红于1940年在香港创作的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用最稚拙和纯朴的语言,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呼兰小城作传,为这里各种各样的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此版本为平装版。
v 作者简介: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1911年,逝于1942年,黑龙江呼兰人,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之一,她短暂的一生历经坎坷,充满传奇色彩和悲剧性,留下大量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
v 推荐理由:
《呼兰河传》是萧红于1940年在香港创作的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用稚拙和纯朴的语言,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呼兰小城作传,为这里各种各样的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
清廉校园建设专项阅读:
《中篇小说经典系列 莎菲女士的日记 插图本》
v 馆藏地址:智慧校园-超星汇雅电子书
v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丁玲的中篇小说集,收录了她不同时期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梦珂》和《我在霞村的日子》。《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体和心理独白的形式,刻画了出身封建家庭,受到五四浪潮冲击的叛逆年轻女性莎菲的形象,莎菲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和创伤”的“叛逆的绝叫者”,“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梦珂》讲述旧社会破落家庭的少女梦珂,从封建农村的生活方式转向城市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新的生存境遇下逐渐走向孤独、异化与沉沦的故事。《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延安时期的重要作品,以反抗包办婚姻而逃亡,又惨遭日军蹂躏,最后去往延安的女子贞贞为主人公,探讨农村妇女在传统社会意识形态束缚下的觉醒和抗争。
v 作者简介:
丁玲(1904—1986),湖南临澧人,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1927年,丁玲在《小说月报》发表处女作《梦珂》,1928年又在同刊上发表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在文坛引起巨大反响。1948年,其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问世,代表了丁玲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高峰,1951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她的重要作品还有《在黑暗中》《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
v 推荐理由: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代表作,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引起巨大反响;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文学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巷的,举国若狂的。——孙犁
我愿意愚蠢地和冒昧地以一个后辈作家和曾经是丁玲忠实读者的身份,怀着对天人相隔的一个大作家的难以释然的怀念和敬意,为丁玲长歌当哭。——王蒙
馆员推书:《简·爱》
v 馆藏地址:智慧校园-超星汇雅电子书
v 内容简介: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以自身经历为题材创作的小说,自传成分很浓。简·爱是一个心地善良、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其苦难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她勇敢地与罗切斯特先生相爱,但当发现罗切斯特有妻子时,又毅然地离开了。她风餐露宿,历尽磨难,很后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不久,简·爱得到叔父留下的一笔遗产,拒绝了表兄圣·约翰的求婚,回到了桑菲尔德,毅然决定与在一次火灾中失明且失去一只手的罗切斯特结婚,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v 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作家、诗人。她与同为文学家的妹妹艾米丽·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并称为“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
v 推荐理由:
(夏洛蒂·勃朗特)在自己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解释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卡尔·马克思
《简·爱》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及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在当时是不同凡响的。——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翻开《简·爱》她心里的那红红的、一阵阵闪亮的火焰点亮了她的书页。——弗吉尼亚·伍尔芙